閒讀《史記‧秦始皇本紀》,見出遊道崩章句:「七月丙寅,始皇崩於沙丘平臺。丞相斯為上崩在外,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,乃祕之,不發喪。棺載轀涼車中,故幸宦者參乘,所至上食。」閱畢,遂予查找「轀涼車」詳解,復見秦陵出土銅車馬,故轉圖載文以借。
 
心之所感:厚葬薄殮之事,或循禮依情,或勢之所趨,陳願皆為亡者安息,生者安心。天葬者,返歸塵土,然,大體遺愛,喜捨致善也。
教育部辭典所載,【輼輬車】本為可安臥之車,後用以載喪,遂為喪車代稱。
 
見漢書˙卷六十八˙霍光傳:「載光屍柩以轀輬車,黃屋左纛,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陳至茂陵,以送其葬。」
 
載光屍柩以轀輬車。顏師古注引孟康曰:「如衣車,有窗牖,閉之則溫,開之則涼,故名之『轀輬車』也。」
 
顏師古注:「輼輬本安車也,可以臥息。後因載喪,飾以柳翣,故遂爲喪車耳。輼者密閉。輬者旁開窗牖,各別一乘,隨事爲名。後人既專以載喪,又去其一,總爲藩飾。而合二名呼之耳。」
 

 

 

※秦陵二號銅車馬圖文所解始自: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



秦陵二號銅車馬,又名安車,俗名輼輬車,輓車具齊全。
 
通長317釐米,通高106.2釐米。是按照秦時實用車的二分之一製作而成的。車馬的主要零部件為青銅,一些小零部件採用金銀製作,整個車馬由3000多個零部件組成,總重量1241公斤,其中金質構件重3033克,銀質構件重4347.1克。
 
其製作方法為在各個零部件分別鑄造成型的基礎上,採用鑄接、焊接、鉚接、插接、套接、鑲嵌、子母扣連接等多種辦法連成一體。車輿呈縱長方形,分為前後兩輿。
 
二號銅車馬造型準確,形象逼真,結構複雜,通體彩繪,富麗典雅。
 
 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phelia9 的頭像
    ophelia9

    冷與愛的革命史

    ophelia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